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專研古代三墳之典學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經、易理、易數、易術、易法、堪輿術、陰宅、陽宅、奇門遁甲、姓名學、紫微斗數、梅花易數、八字命理、七政四餘、黃帝內經、並且辯證秘訣真偽、一切學理依據全部符合『源、理、義、法、竅』學術程序。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正易心法 一卷 提要】

正易心法 一卷 提要

兩淮鹽政採進本  

舊本題宋麻衣道者撰。 

凡四十二章。章四句。句四言。

又題希夷先生受併消息。文獻通考載李潛序。云得之廬山異人。馬端臨註曰。或云許堅。

又載張栻跋。亦信爲陳摶所傳。惟朱子語錄曰。 

此書詞意凡近。不類一二百年文字。如所謂雷自天下而發。山自天上而墜。皆無理之妄談。 

所謂一陽生於子月。而應於卯月。乃術家之小數。 

所謂由破體鍊之。乃成全體。則鑪火之末技。 

所謂人閒萬事。悉是假合。 

乃佛者之幻語。必近年術數末流。道聽塗說。 

掇拾老佛醫卜諸說之陋者。以成此書。 

後二年守南康。有前湘陰主簿戴師愈者求謁。卽及麻衣易。因復扣之。宛然此老所作。欲馳報敬夫。敬夫已下世。 

時當塗守李侍郞壽翁雅好此書。亟以書來曰。卽如君言。斯人而能爲此書。亦吾所願見。幸爲津致之。戴不久卽死。而壽翁亦得請西歸矣。 

又曰。麻衣易是戴師愈所作。太平州刊本第二跋。卽其人也。

昨親見之。甚稱此易。以爲得之隱者。問之不肎明言其人。 

某適到其家。見有一册雜錄。乃戴公自作。其言皆與麻衣易說相類。及戴死。其子弟將所謂易圖來看。乃知眞戴所自作也。 

觀此二則。則是書之僞妄審矣。




【欽定協紀辨方書 三十六卷 提要】

欽定協紀辨方書 三十六卷 提要

乾隆四年奉敕撰。越三年告成。進呈欽定。

凡本原二卷。義例六卷。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規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錄辨譌各一卷。舉術家附會不經繁碎多礙之說。

一訂以四時五行生剋衰旺之理。

蓋欽天監舊有選擇通書。體例猥雜。動多矛盾。

我聖祖仁皇帝。嘗纂星曆考原一書。以糾其失。而於通書舊本。尚未改定。是書乃一一駁正。以祛羣疑。

如通書所載

子月已月天德之誤。

五月十二月月恩之誤。

甲日丑時爲喜神之誤。

正月庚日七月甲日爲復日之誤。

九空大敗等日之誤。

竝條分縷析。指陳其謬。甚至荒誕無稽。

如男女合婚嫁娶大小利月。及諸妄託許眞君玉匣記者。則從删削。

於趨吉避凶之中。存崇正闢邪之義。於以破除拘忌。

允足以利用前民。至於御製序文。特標敬天之紀。

敬地之方二義。而以人之禍福。決於敬不敬之閒。

因習俗而啓導之。尤仰見聖人牖民覺世。開示以修吉悖凶之理者。至深切矣。

右術數類陰陽五行之屬。五部。五十五卷。皆文淵閣著錄。

案五行休咎。見於洪範。蓋以徵人事之得失。而反求其本。非推測禍福。預爲趨避計也。

後世寖失其初。遂爲術數之所託。

史記日者列傳載武帝聚占者論娶婦之日。

有五行家堪輿家建除家叢辰家曆家天文家太乙家凡七家。

漢志併爲陰陽五行二家。

而兵家又出陰陽十六家。陰陽家所列諸書。不甚可考。

隋志以下。竝有五行。而無陰陽。殆二家之理。本相出入。末流合而一之。習其技者。亦不能自分別矣。

今總題曰陰陽五行。以存舊目。其書則略以類聚。不復瑣屑區分云。



【宅經 二卷 提要】

宅經 二卷 提要

兩江總督採進本

舊本題曰黃帝宅經。案漢志形法家。有宮宅地形二十卷。則相宅之書。較相墓爲古。

然隋志有宅吉凶論三卷。相宅圖八卷。

舊唐志有五姓宅經二卷。皆不云出黃帝。是書蓋依託也。

考書中稱黃帝二宅經。及淮南子李淳風呂才等宅經二十有九種。

則作書之時。本不僞稱黃帝。特方技之流。欲神其說。詭題黃帝作耳。

其法分二十四路。考尋休咎。以八卦之位向。

乾坎艮震及辰爲陽。巽離坤兌及戌爲陰。陽以亥爲首。巳爲尾。

陰以巳爲首。亥爲尾。而主於陰陽相得。頗有義理。文辭亦皆雅馴。

宋史藝文志五行類。有相宅經一卷。疑卽此書。在術數之中。猶最爲近古者矣。




【撼龍經 一卷 疑龍經 一卷 葬法倒杖 一卷 提要】

撼龍經 一卷 疑龍經 一卷 葬法倒杖 一卷 提要

通行本

舊本題唐楊筠松撰。筠松不見於史傳。 

惟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名氏。宋史藝文志則但稱爲楊救貧。亦不詳其始末。 

惟術家相傳。以爲筠松名益。竇州人。掌靈臺地理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廣明中。遇黃巢犯闕。竊禁中玉函秘術以逃。後往來於虔州。無稽之談。蓋不足信也。 

然其書乃爲世所盛傳。撼龍經專言山龍脈絡形勢。分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星。各爲之說。 

疑龍經上篇言幹中尋枝。以關局水口爲主。 

中篇論尋龍到頭。看面背朝迎之法。 

下篇結論穴形勢。 

附以疑龍十問。以闡明其義。葬法則專論點穴。有倚蓋撞黏諸說。 

倒杖分十二條。卽上說而引伸之。 

附二十四砂葬法。亦臨穴時分寸毫釐之辨。 

案陳振孫書錄解題有疑龍經一卷。辨龍經一卷。云吳炎錄以見遺。皆無名氏。是此書在宋竝不題筠松所作。 

今本不知何據而云然。其撼龍之卽辨龍與否。亦無可考證。然相傳已久。所論山川之性情形勢。頗能得其要領。流傳不廢。亦有以也。 

舊本有李國木註。併所附各圖。庸陋淺俗。了無可取。 

今竝加刊削。不使與本文相溷焉。



【御定星曆考原 六卷 提要】

御定星曆考原 六卷 提要

康熙五十二年聖祖仁皇帝御定。

初康熙二十二年。命廷臣會議修輯選擇通書。與萬年書一體頒行。 

而二書未能畫一。餘相沿舊記。亦多未能改正。 

是年因簡命諸臣明於數學音學者。在內廷蒙養齋纂輯算法樂律諸書。乃併取曹振圭曆事明原。詔大學士李光地等重爲考定。以定是編。 

凡分六目。一曰象數考原。二曰年神方位。三日月事吉神。四曰月事凶神。五曰日時總類。六曰用事宜忌。 

每一目爲一卷。考古者外事用剛日。內事用柔日。其以卜不以擇。 

趙岐孟子註謂天時爲孤虛王相。則戰國時已漸講之。 

然神煞之說。則莫知所起。 

易緯乾鑿度有太乙行九宮法。太乙天之貴神也。 

漢志兵家陰陽類亦稱順時而發。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爲助。 

又陰陽家類稱出於羲和之官。拘者爲之。則牽於禁忌。拘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則神煞之說。自漢代已盛行矣。 

夫鬼神本乎二氣。二氣化爲五行。以相生相剋爲用。得其相生之氣。 

則其神吉。得其相剋之氣。則其神凶。此亦自然之理。 

至其神各命以名。雖似乎無稽。然物本無名。凡名皆人之所加。 

如周天列宿。各有其名。亦人所加。非所本有。 

則所謂某神某神。不過假以記其名位。別其性情而已。不必以詞害意也。 

歷代方技之家。所傳不一。輾轉附益。其說愈繁。要以不悖於陰陽五行之理者近是。是書簡汰諸家。删其鄙倍。 

而括其綱要。於順天之道。宜民之用。大聖人之於百姓。事事欲其趨利而遠害。無微之不至矣。



【禽星易見 一卷 提要】

禽星易見 一卷 提要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池本理撰。本理贛州人。 

明史藝文志載所著有禽遁大全四卷。

禽星易見四卷。此本僅作一卷。蓋傳鈔者所合併也。

禽星之用不一。此專取七元甲子局。用翻禽倒將之法。推時日吉凶以利於用。或以爲其法始於張良。本風后神樞鬼藏之旨。爲兵家祕傳。蓋好事者附會之說。

其實於一切人事得失趨避。無所不占。凡行營立寨吉時。特閒一及之而已。所論禽宮性情喜好吞啗進退取化之理。較他書爲簡明。

而以時日禽爲彼我公用之禽。專取翻禽爲我。倒將爲彼。乃其獨得之解。尤爲可採。

惟不載治曜。較異於他書。至以斗木爲蟹。故其性最弱靜而安閒。非獬豸之獬亦足訂星家之譌異。存之以與壬遁諸書參覽。猶不失爲古之遺法焉。




【遁甲演義 二卷 提要】

遁甲演義 二卷 提要

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程道生撰。道生字可生。海寧人。 

言遁甲者皆祖洛書。然河圖以圖名。 

當有奇偶之象。洛書以書名。 

當有文字之形。故班固以爲六十五字。(見漢書五行志) 

劉向以爲三十八字。 

劉歆以爲二十字。(竝見尚書正義洪範篇。) 

是皆先漢以來。洛書無圖之明證。 

若如宋以後所傳四十五點之狀。與河圖不殊。則當名洛圖。不名洛書矣。 

考大戴禮載明堂古制。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此九宮之法所自昉。 

而易緯乾鑿度載太乙行九宮尤詳。 

遁甲之法。實從此起。方技家不知求其源。故妄說也。 

其法以九宮爲本。緯以三奇六儀八門九星。視其加臨之吉凶以爲趨避。 

以日生於乙。月明於丙丁。爲南極。爲星精。 

故乙丙丁皆謂之奇。而甲本諸陽首戊已下六儀分麗焉。以配九宮而起符使。故號遁甲。 

其離坎分宮。正授超神。閏奇接氣。與曆律通。 

開休生之取北方三向。與太乙通。 

龍虎蛇雀刑囚旺墓之義。不外於乘承生剋。與六壬星命通。至風雲緯候無不賅備。 

故神其說者。以爲出自黃帝風后及九天元女。皆依託固不待辨。 

而要於方技之中。最有理致。 

考漢志所列,惟風后六甲風后孤虛而已。於奇遁尚無明文。 

至梁簡文帝樂府。始有三門應遁甲語。 

陳書武帝紀。遁甲之名。遂見於史。則其學殆盛於南北朝。 

隋志載有伍子胥遁甲文。 

信都芳遁甲經。 

葛秘三元遁甲圖等十三家。其遺文世不概見。 

唐李靖有遁甲萬一訣。 

胡乾有遁甲經。俱見於史志。至宋而傳其說者愈多。 

仁宗時嘗命修景祐樂髓新經。述七宗二變。合古今之樂。參以六壬遁甲。 

又令司天正楊維德撰遁甲玉函符應經。親爲製序。 

故當時壬遁之學最盛。談數者至今多援引之。 

自好奇者援以談兵。遂有靖康時郭京之輩。以妖妄誤國。 

後人又攙雜以道家符籙之法。益怪誕不可究詰。 

於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學幾廢。 

究之遁通於壬。壬於人事爲切。遁於天文爲優。實亦未有以軒輊也。 

世所傳五總龜煙波釣叟訣。稍存梗概。而是編旨約詞該。於用奇置閏之要。頗爲詳具。 

至論本命行年。謂欲乘本局中吉星生旺。其說亦他書所未及。存之以備三式之一。殆亦五行家所不廢歟。 



【太乙金鏡式經 十卷 提要】

太乙金鏡式經 十卷 提要

浙江巡撫採進本

唐王希明撰。希明不詳其里貫。開元時。以方技爲內供奉。待詔翰林。是書乃其奉敕所編。 

見於新唐書藝文志。故書中多自稱臣。其閒推太乙積年。有至宋景祐元年者。則後人已有所增入。非盡希明之舊也。 

史記日者傳術數七家。太乙家居其一。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

其一明者爲太乙常居。而封禪書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名天神貴者太一。 

鄭康成以爲北辰神名。又或以爲木神。而屈原九歌亦稱東皇太乙。則自戰國有此名。 

漢志五行家有泰壹陰陽二十三卷。當卽太乙家之書。然已佚不傳。 

惟周易乾鑿度有太乙行九宮法。而今所傳次序。乃特右旋。以乾巽爲一九。希明謂太乙知未來。 

故聖人爲之蹉一位以示先知之義。郭璞則謂地缺東南。故蹉九以塡之。

樂產又謂太乙之理。后王得之以統天下。故蹉一以就乾。其說頗參差。而皆近於附會。 

故雖宗羲至詆爲經緯混淆。行度無稽。蓋術家又有所汩亂矣。 

核其大旨。乃仿易曆而作。其以一爲太極。因之生二目。二目生四輔。猶易之兩儀四象也。 

又有計神與太乙合之爲八將。猶易之八卦也。 

其以歲月日時爲綱。而以八將爲緯三基五福十精之類爲經。亦猶夫曆也。 

其法以八將推其掩迫囚擊關格之類。占內外災福。 

又推四神所臨分野占水旱兵喪饑饉疾疫。 

又推三基五福大小遊二限。 

易卦大運占古今治亂。術士傳習。其來甚久。 

故漢書已載有陽九百六之語。南齊書高帝紀贊所引太乙九宮。占自漢高祖五年。推至宋禎明元年。幾數百年。而其術遂大顯於世。至希明承詔纂次。參校衆法。益爲詳備。 

觀李燾續通鑑長編稱夏主元昊通蕃漢文字。嘗推太乙金鑑。則其書且行於四裔矣。然其所論徵應。實多錯謬。 

如東周逢陽九。而不及於夏癸商辛。少昊帝舜。皆以靈神首出。周之成宣。唐之太宗。其時亦可稱治安。乃謂與秦始皇同逢百六。其說殊不可通。 

其凶神吉星所會。皆以分野爲憑。而割裂牽配。尤爲渺茫無據。 

故宋時劉黻。亦嘗議其非。

(宋史劉黻傳。黻疏言佞者謂太一所臨分野則有福。近歲自吳移蜀。信如其說。坤維按堵可也。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數。福何在耶。) 

蓋術數之學。如星平壬遯之類。所推止及於一身。 

一時匹夫之精神志氣。不能與造化相通。 

故韓蘇箕斗。蠡種龍蛇。亦閒爲數所操。而不能遁。 

然已爲聖人所罕言。至歷代之治忽興亡。則所爲克享天心者實在主德。以爲凝承之本。 

故聖王御世。而八荒賓服。九榖順成。時有和甘。物無疵癘。其太和洋溢。自有斂疇錫福之所以然。 

夫豈演紀尋元之可得而推測。是書所列。乃秦漢閒緯書之遺。禨祥小數之曲說。 

不衷於正。宜爲聖人所必斥。特以其術爲三式之一。 

所傳尚古。爲書亦出自唐人。故附著於錄。而詳加辨正。以祛千古之惑焉。




【人倫大統賦 一卷 提要】

人倫大統賦 一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金張行簡撰。行簡字敬甫。莒州日照人。禮部侍郞暐之子。大定十九年進士。累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太子太傅。贈銀靑榮祿大夫。謚文正。 

事蹟具金史本傳。行簡世爲禮官。於天文術數之學。皆所究心。史傳其文章十五卷。禮例纂一百二十卷。會同朝獻禘祫喪葬。皆有記錄。及淸臺皇華戒嚴爲善自公等記。藏於家。

 而獨不載是書之目。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有人倫大統賦一册。亦不著撰人姓名。 

惟永樂大典所載。皆題行簡所撰。且有薛延年字壽之者爲之註。序末稱皇慶二年。皇慶乃元仁宗年號。與金時代相接。所言當必不誤。蓋本傳偶脫漏也。 

其書專言相法。詞義頗爲明簡。延年序謂其提綱挈領。不下三二千言。囊括相術殆盡。條目疏暢而有節。良非虛譽。 

惟意欲自神其術。中閒不無語涉虛夸。此亦五行家附會之常。不足爲病。至延年之註。

雖推闡詳盡。而於不待註而明者。亦復概行贅入。宂蔓過甚。轉不免失之淺陋耳。原本卷帙無多。

然檢勘首尾完具。當爲足本。金源著述。傳世者稀。今特加釐訂。著之於錄庶考術數者。尚得以窺見崖略云。 

右術數類命書相書之屬。十四部。五十三卷。皆文淵閣著錄。

案相人見左傳。漢志形法有相人二十四卷。人生時值星貴賤。見王充論衡。隋志有雜元辰祿命二卷。湴河祿命三卷。則其來已久。特書之傳於今者。大抵附會依託耳。 

謹擇其稍古與稍近理者錄存數家。以見梗概。其說亦本五行。故古與相宅相墓之屬。均合爲一。 

今別爲類。蓋命言前知。主於一定不可移。他術則皆言可趨避。其持論殊也。 




【太淸神鑑 六卷 提要】

太淸神鑑 六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後周王朴撰。乃專論相法之書也。 

考朴事周世宗爲樞密使。世宗用兵。所向克捷。朴之籌畫爲多。歐陽修新五代史稱朴爲人明敏多材質。非獨當世之務。至於陰陽律法。莫不通焉。 

薛居正舊五代史亦謂朴多所該綜。星緯聲律。莫不畢殫。 

然皆不言其善於相法。且此書前有自序。稱離林屋洞下山三載。徧搜古今。集成此書。 

考朴家世東平。入仕中朝。遊蹟未嘗一至江左。安得有隱居林屋山事。其爲依託無疑。

蓋朴以精通術數知名。故世所傳奇異詭怪之事。往往皆歸之於朴。

如王銍默記所載。朴與周世宗微行。中夜至五丈河地。見火輪小兒。知宋將代周。其事絕誕妄不可信。 

而小說家顧樂道之。宜作此書者亦假朴名以行矣。 

然其閒所引各書篇目。大都皆宋以前本。其綜核數理。剖晰義蘊。亦多微中。疑亦出宋人。非後來術士之妄談也。 

其書宋史藝文志不載。諸家書目亦罕著錄。惟永樂大典頗散見其文。

雖閒有闕脫。而掇拾排比。猶可得十之七八。謹裒輯成編。釐爲六卷。朴之名則削而不題。以祛其僞焉。 



【玉管照神局 三卷 提要】

玉管照神局 三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南唐宋齊邱撰。齊邱字超回。改字子嵩。廬陵人。

初以布衣事李昪。授殿直軍判官。擢右司員外郞。累遷同平章事。兼知尚書省事。李璟嗣立。以太傅領劍南東川節度使。封楚國公。尋得罪被廢。自經死。

事蹟具南唐書本傳。齊邱生五季俶擾之世。以權譎自喜。尤好術數。

凡挾象緯靑烏姑布壬遁之術。居門下者。常數十輩。皆厚以資之。是書專論相術。

疑卽出其門下客所撰集。而假齊邱名以行世者也。

宋史藝文志。焦竑經籍志。皆稱玉管照神局二卷。其名與此本同。

陳振孫書錄解題則稱玉管照神。而無局字。且僅有一卷。疑所見本非完帙。

吳任臣十國春秋則載齊邱有玉管照神經十卷。名目稍異。而卷數亦與宋志不符。

錢曾讀書敏求記所載與十國春秋相合。且稱上局所論皆人之體貌。有形可見。故謂之陽局。下局所論皆出形之外。無象可觀。故謂之陰局。其言體例甚悉。

此本爲永樂大典所載。大旨皆以形狀立論。與錢氏所云有陰陽二局者不符。

疑此本旣宋志所稱之二卷。故與十卷之本多所同異歟。

術家之書。爲後人緣飾增損。彼此牴牾。往往如此。不足深詰。

特以其議論頗爲精晰。而所取各書。

尤多世所未覩。猶屬相傳舊文。故稍加訂正。釐爲三卷。錄備一家焉。




【月波洞中記 二卷 提要】

月波洞中記 二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案月波洞中記。見於宋鄭樵通志藝文略者一卷。稱老君記於太白山月波洞。 

凡九篇。晁公武讀書志亦載此書一卷。 

序稱唐任逍遙得之於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 

凡九篇。相形術也。與藝文略所記竝合。 

宋史藝文志載月波洞中龜鑑一卷。 

又月波洞中記一卷。皆無撰人姓氏。其爲一書異名。抑或兩本別行。已無可考。 

自來術家。亦罕有徵引。惟永樂大典。所載尚存。

核其體例。蓋猶據宋時刊本錄入。

竝有原序一篇。稱老君題在太白山鴻靈溪月波洞中七星南龕石壁閒。其說與藝文略相符。而序中不及任逍遙之名。則亦非晁氏所見之舊矣。 

序末又題赤烏二十年七月二十三日。案相術自左傳已載。而序中乃獨稱鍾呂二眞人。 

鍾離權生於漢代。其事已屬渺茫。呂則唐之洞賓。傳記鑿然。何由三國時人得以預知名姓。 

且赤烏紀號盡十三年。又安得有二十年。明爲不學之徒。依託附會。其妄殆不足與辨。特以其所論相法。 

視後來俗本。較爲精晰。當必有所傳授。 

篇目自仙濟至玉枕九章。其詞亦頗古奧。

蓋旣鄭樵晁公武所言之九篇。疑原本實止於此。故諸家著錄。皆稱一卷。 

九篇以下。或爲後人所附益。未可知也。

然相傳已久。今亦不復删汰。以篇頁稍多。析爲二卷。以便循覽。且微示原本與續入之別焉。





【三命通會 十二卷 提要】

三命通會 十二卷 提要

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首但題曰育吾山人。 

明史藝文志有萬民育三命會通十二卷。與此本卷數相合。惟以通會作會通爲稍異。 

考世所傳星學大成一書。爲萬民英所撰。英字育吾。與此本所題合。當亦出民英之手。 

藝文志蓋誤以民英爲民育。又通會二字。傳寫互倒耳。 

自明以來。談星命者。皆以此本爲總彙。幾於家有其書。中閒所載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蓋後來坊刻所攙入。已非其舊。 

然其闡發子平之遺法。於官印財祿食傷之名義。用神之輕重。諸神煞所係之吉凶。

皆能採撮羣言。得其精要。

故爲術家所恆用。要有未可遽廢者。 

至其立論。多取正官正印正財。而不知偏官偏印偏財亦能得力。 

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傷官之亦可出奇。 

是則其偏執之見。未爲圓徹。 

且胎元等論。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驗。 

言命學者。但當得其大意而變通之可矣。

若所引珞琭子與今永樂大典中所輯完本。

其文迴殊。則其時祕册僅存。外閒末由窺見。遂誤信依託之本。固未足以爲病也。



【星學大成 十卷 提要】

星學大成 十卷 提要

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萬民英撰。民英字育吾。大寧都司人。嘉靖庚戌進士。歷官河南道監察御史。出爲福建布政司右參議。是編取舊時星學家言。以次編排。閒加註釋論斷。

卷一曰星曜圖例。

卷二曰觀星節要宮度主用十二位論。

卷三曰諸家限例琴堂虛實。

卷四曰耶律秘訣。

卷五至卷七曰仙城望斗三辰通載。

卷八曰總龜紫府珍藏星經雜著。

卷九曰碧玉眞經鄧史喬廟。

卷十曰光矞淵微星曜格局。

其於星家古法。纖鉅不遺。可稱大備。

自來言術數者。惟章世純所云。其法有驗不驗。驗者人之智計所及。不驗者天之微妙所存。其言最爲允當。

而術家必欲事事皆驗。故多出其途以測之。途愈多而愈不能中。其尤難信者。無過於喬廟一說。

其說以火土二星相反而相成。晝火參軫及箕壁無咎乃大吉。夜土角斗及井奎降福亦如之不知五行之理。

惟主生剋。如季土坐於凋零之木。本自借其疏通。旺火臨於瀺灂之流。亦轉樂其滋益。

若乃冬火坐水鄉。春土居木位。豈可目爲喬廟而定其吉乎。

且土雖盛而木已被其沈埋。火卽熾而水已虞其枯涸。有利於此。卽不利於彼。是皆好奇求驗。而不計五行生剋之故者。民英於此類。

大抵沿襲舊聞。未能駁正其謬。

且今之五星躔度。歲差旣異於古。亦難必其盡合。

然其鳩集衆說。多術家不傳之本。實爲五星之大全。與子平之三命通會。竝行不悖。

後來言果老術者。參互考證。要必於是取資焉。

明史藝文志及黃虞稷千頃堂書目皆以此書爲陸位撰。而別出萬民育三命通會十二卷。

今檢此書卷首自序及凡例。確爲民英所撰。

藝文志蓋沿黃氏之誤。故仍以民英名著錄云。




【星命總括 三卷 提要】

星命總括 三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遼耶律純撰。

有純原序一篇。末署統和二年八月十三日。自稱爲翰林學士。奉使高麗議地界。因得彼國國師傳授星躔之學云云。

案統和爲遼聖宗年號。遼史本紀。是年無遣使高麗事。其二國外紀。

但稱統和三年。詔東征高麗。以遼澤沮洳罷師。亦無遣使議地界之文。

遼代貴仕。不出耶律氏蕭氏二族。而遍檢列傳。獨無純名。殆亦出於依託也。

文淵閣書目載有是書一部。不著册數。

菉竹堂書目作五册。又不著卷數。

外閒別無傳本。惟永樂大典所載。始末完具。

然計其篇頁。不足五册之數。或葉盛所記有譌歟。中閒議論精到。剖晰義理往往造微。

爲術家所宐參考。惟所稱宮有偏正。由立說甚新。而驗之殊多乘迕。蓋天道甚遠。非人所能盡測。

故言命者。但當得其大要而止。苟多出奇思。曲意揣度。以冀無所不合。

反至於窒塞而不可通矣。

術家流弊。往往坐此。讀者取其所長而略其繁瑣可也。



【三命指迷賦 一卷 提要】

三命指迷賦 一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宋岳珂補註。珂有九經三傳沿革例。已著錄。 

其他撰述。如愧郯錄。桯史。金陀粹編。寶眞齋法書贊。玉楮集。皆尚有傳本。獨不聞其有是書。 

宋史藝文志亦不著錄。惟桯史中有珂與瞽者楊艮論韓侂冑祿命。及論幕官袁韶祿命一條。其說頗詳。 

則珂亦頗講是事。或術家因而依託歟。 

自元明以來。諸家命書。多引用其文。以此本檢勘。竝相符合。知猶宋人所爲也。 

文淵閣書目載是書一部一册。葉盛菉竹堂書目。亦有是書一册。是明初其書尚存。 

今則久無單帙行世。惟永樂大典所錄。尚首尾完具。謹採掇釐訂。編爲一卷。附之術數類中。 

所論大抵專主子平。於夾馬夾祿拱庫拱貴。辨論詳盡。往往爲他家所未發。而拱庫一條。尤稱精晰。 

其他文義通達。亦多有可取。惟專以月建及胎元爲推測之本。則不爲定論。 

蓋月建是行運行主。要必當以日時參之。 

人生十月而產。固爲常期。然氣稟不同。亦有逾期不及期者。

若悉以十月爲限。則刻舟求劍。未免轉失之支離。是又在學者之決擇矣。




【珞琭子三命消息賦註 二卷 提要】

珞琭子三命消息賦註 二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案錢曾讀書敏求記稱珞琭子三命消息賦二卷。 

王廷光李仝釋曇瑩徐子平四家註解。 

今考永樂大典所載。凡有二本。一本卽徐子平註。一卽此本。獨題曇瑩之名。 

而廷光與仝之說悉在焉。或錢氏之本。乃後人輯四家之說。合爲一書。故所題撰人之名互異。抑此本爲曇瑩撮王李之註。附以己說。 

故其文兼涉二家歟。廷光之書。進於宣和癸卯。曇瑩之書。成於建炎丁未。 

在廷光後五年。知非與廷光等同註。而卷首董巽楚頤二序。亦惟稱曇瑩一人。 

則當以永樂大典獨題其名爲是也。其說往往以命理附合易理。似不及徐子平註爲明白切實。 

然如所列王廷光推演命限一條。頗爲精確。曇瑩自論孤虛一條。亦有可採擇。與徐氏之書竝行。亦可謂驂之靳矣。 

上卷之中。三家之註竝載。 

下卷之中。則曇瑩之註爲多。而廷光與仝之註少。 

又曇瑩自序。以李仝鄭潾竝稱。而卷中無潾一語。疑傳寫脫佚。或永樂大典有所删節。亦未可定也。 

廷光與仝爵里。事蹟均無可考。 

李仝之名。讀書敏求記作同。 

晁公武讀書志作全。亦莫詳孰是。 

曇瑩號蘿月。嘉興人。以談易名一時。港邁容齋隨筆載之。稱曰易僧。其以易理言命。蓋由於是云。




【星命溯源 五卷 提要】

星命溯源 五卷 提要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 

第一卷爲通元遺書。雜錄唐張果之說。凡三篇。 

第二卷爲果老問答。稱明李憕遇張果所口授。凡四篇。 

第三卷爲元妙經解。稱張果撰。元鄭希誠註。 

第四卷爲觀星要訣。 

第五卷爲觀星心傳口訣補遺。均不云誰作。詳其題詞。似要訣爲鄭希誠編。補遺又術士掇拾。增希誠所未備也。 

考明皇雜錄。載果多神怪之迹。不言其知祿命。獨是編以五星推命之學。依託於果。術者遂以果老五星自名一家。 

考韓愈作李虛中墓誌。稱其命推。 

尚止用年月日。不用時。 

則開元天寶之閒。且無八字。似不應有五星。 

然王充論衡稱天施氣而衆星布精。天所施氣。而衆星之氣在其中矣。

人稟氣而生。含氣而長。得貴則貴。得賤則賤。貴或秩有高下。富或貲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大小之所授也。

是漢末已以星位言祿命。 

又韓愈三星行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奮其角。箕張其口。杜牧自作墓誌銘曰。余生於角星。昴畢於角爲第八宮。曰病厄宮。亦曰八殺宮。土星在焉。火星繼木星宮。 

楊晞曰。木在張。於角爲第十一福德宮。木爲福德。大君子救於其氣。無虞也。 

余曰。自湖守不週歲遷舍人。木還福於角是矣。土火還死於角。宜哉。 

是唐時實以五星宮度推休咎。其託名於果。 

亦有所因爾。希誠自署其官曰主簿。其籍曰瑞安。其號曰滄洲。始末未詳。憕自稱中都人。 

遇果在嘉靖二年九月。尤怪妄不足辨。總之術家務神其說而已。 

然世說傳五星之書。以此本爲鼻祖。別有所謂果老星宗者。實因此而廣之。

其後又有天官五星術。與此頗異。據理而論。化氣當從天官。正氣當從果老。二家之術。亦可以互參。

其論星度乘除生剋。及兼取值年神煞。亦未可盡廢也。




【徐氏珞琭子賦註 二卷 提要】

徐氏珞琭子賦註 二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宋徐子平撰。珞琭子書。 

爲言祿命者所自出。其法專以人生年月日時八字。推衍吉凶禍福。 

李淑邯鄲書目謂其取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而不知撰者爲何人。 

朱弁曲洧舊聞云。世傳珞琭子三命賦。不知何人所作。 

序而釋之者。以爲周世子晉所爲。然考其賦所引。 

有秦河上公又如懸壺化杖之事。 

皆後漢末壺公費長房之徒。則周世子晉明矣。 

是書前有楚頤序。又謂珞琭子者。 

陶宏景所自稱。然祿命之說。 

至唐李虛中尚僅以年月日起算。未有所謂八字者。宏景之時。又安有是說乎。 

考其書始見於宋藝文志。而晁公武讀書志亦云。宣和建炎之閒。是書始行。 

則當爲北宋人所作。舊稱某某。皆依託也。 

自宋以來。註此賦者。有王廷光李仝釋曇瑩及子平四家。 

子平事蹟無可考。獨命學爲世所宗。今稱推八字者爲子平。蓋因其名。 

劉玉已瘧編曰。江湖談命者。有子平。有五星。 

相傳宋有徐子平者。精於星學。後世術士宗之。故稱子平。 

又云。子平名居易。五季人。與麻衣道者陳圖南呂洞賓俱隱華山。蓋異人也。 

今之推子平者。宋末徐彥昇。非子平也云云。其說不知何所本。 

然術家之言。百無一眞。亦無從而究詰也。其註久無傳本。 

惟見於永樂大典中者。尚爲完帙。謹重加裒輯。釐爲上下二卷。以符宋志之舊。 

其中論運氣之向背。金木剛柔之得失。靑赤父子之相應。言皆近理。閒有古法不合於今者。是則在後人之善於別擇耳。 

又考三命通會。亦載有珞琭子寥寥數語。與此本絕不相合。 

蓋由原書散佚談命者又依託爲之。 

僞中之僞。益不足據。當以此本爲正也。



【玉照定眞經 一卷 提要】

玉照定眞經 一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晉郭璞撰。張顒註。 

考晉書璞傳不言璞有此書。隋志唐志宋志以及諸家書目。皆不著錄。 

惟葉盛菉竹堂書目載有此書一册。亦不著撰人。 

蓋晚出依託之本。張顒亦不知何許人。 

勘驗書中。多涉江南方言。疑書與註文。均出自張顒一人之手。而假名於璞以行。術家影附。往往如此。不足辨也。 

其書世無傳本。僅元明人星命書偶一引之。 

今檢永樂大典所載。首尾備具。猶爲完帙。 

雖文句不甚雅馴。而大旨頗簡潔明晰。猶有珞琭子及李虛中命書遺意。所言吉凶應驗。切近中理。亦多有可採。 

如論年儀月儀六害三奇三交四象之類。尤多所闡發。惟推及外親女壻。以曲說穿鑿。 

不免牽強附會耳。蓋舊本相傳。要有所受。



【李虛中命書 三卷 提要】

李虛中命書 三卷 提要

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鬼谷子撰。唐李虛中註。虛中字常容。魏侍中李沖八世孫。進士及第。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 

韓愈爲作墓誌銘。見於昌黎文集。後世傳星命之學者。皆以虛中爲祖。 

愈墓誌中所云最深五行書。 

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勝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 

輒先處其年時。百不失一二者。是也。 

然愈但極稱其說之汪洋奧美。萬端千緒。而不言有所著書。 

唐書藝文志亦無是書之名。 

至宋志始有李虛中命書格局二卷。 

鄭樵藝文略則作李虛中命術一卷。 

命書補遺一卷。 

晁公武讀書志又作李虛中命書三卷。 

焦氏經籍志又於命書三卷外。別出命書補遺一卷。名目卷數。皆參錯不合。世閒傳本久絕。無以考正其異同。 

惟永樂大典所收。其文尚多完具。卷帙前後。亦頗有次第。竝載有虛中自序一篇。 

稱司馬季主於壺山之陽遇鬼谷子。出逸文九篇。論幽微之理。 

虛中爲掇拾諸家註釋成集云云。詳勘書中義例。 

首論六十甲子。不及生人時刻干支。其法頗與韓愈墓誌所言始生年月日者相合。而後半乃多稱四柱。 

其說實起於宋時。與前文殊相繆戾。且其他職官稱謂。多涉宋代之事。其不盡出虛中手。尤爲明甚。 

中閒文筆有古奧難解者。似屬唐人所爲。又有鄙淺可嗤者。似出後來附益。眞僞雜出。莫可究詰。疑唐代本有此書。 

宋時談星學者以己說闌入其閒。託名於虛中之註鬼谷。以自神其術耳。 

今以其議論精切近理。多得星命正旨。與後來之窈渺恍惚者不同。 

故依晁氏原目。釐爲三卷。著之於錄。以存其法。而於其依託之顯然者。 

則各加案語。隨文糾正。俾讀者毋爲所惑焉。



【卜法詳考 四卷 提要】

卜法詳考 四卷 提要

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國朝胡煦撰。煦有周易函書約註。已著錄。 

考古者大事多用卜。故尚書言龜者居多。 

漢書藝文志載龜書五十二卷。夏龜二十六卷。南龜書二十八卷。世龜三十六卷。雜龜十六卷。 

則漢時其書猶多。漢文帝大橫之兆。卽其繇詞。褚少孫補龜策傳所述卽其占法也。 

隋書經籍志僅載龜經一卷。註晉掌卜大夫史蘇撰。 

又龜卜五兆動搖決一卷。不註姓名。則漢志所錄已亡矣。 

舊唐書經籍志絕不載及龜卜。新唐書藝文志乃載孫思邈龜經一卷。

 又五兆算經一卷。龜卜五兆動搖經訣一卷。已多於前。宋史藝文志又頓增史蘇以下十九部。其爲輾轉依託。可以概見。 

今其書亦率不傳。傳於世者。惟元陸森玉靈聚義最著。 

然其書蕪雜。殊乏雅馴。煦輯此編。首列周禮尚書之文。本經訓也。

 次列史記龜策傳。以其猶近古也。 

次列古龜經。

(案此經不著名氏。蓋亦出自後人。非史蘇孫蘇思書也。) 

次列全賜三圖。 

次列楊時喬龜卜辨。 

次列龜繇詞。皆參考以求古義也。 

次列玉靈祕本。 

次列占法彙選。皆近代術士之所傳。晉稽以盡其變也。 

蓋古占法之傳於今。與今占法之不悖於理者。大略已具於此。 

雖非周官太卜之舊。然較之卜肆鄙俚之本。則具有條理。 

其駁唐李華明季本楊時喬卜用生龜之說。亦極爲明析。存此一家。亦可以見古人鑽灼之梗概也。 

舊附所纂周易函書中。考其所說。與解易之書。究爲不類。今別著錄於術數家焉。  

右術數類占卜之屬。五部。三十七卷。皆文淵閣著錄。 

 案漢志隋志。皆立蓍龜一門。 

此爲古法言之也。後世非惟龜卜廢。併蓍亦改爲錢卜矣。  

今於凡依託易義因數以觀吉凶者。統謂之占卜。  



【六壬大全 十二卷 提要】

六壬大全 十二卷 提要

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首題懷慶府推官郭載騋校。蓋明代所刊也。 

六壬與遁甲太乙。世謂之三式。 

而六壬其傳尤古。或謂出於黃帝元女。固屬無稽。要其爲術。固非後世方技家所能造。 

大抵數根於五行。而五行始於水。舉陰以起陽。故稱壬焉。 

舉成以該生。故用六焉。 

其有天地盤與神將加臨。雖漸近奇遁九宮之式。 

而由干支而有四課。則亦兩儀四象也。 

由發用而有三傳。則亦一生三。三生萬物也。 

以至六十四課。莫不原本羲爻。蓋亦易象之支流。推而衍之者矣。 

考國語伶州鳩對七律以所稱夷則上宮大呂上宮推之。皆有合於六壬之義。 

然特以五音十二律定數。未可卽指爲六壬之源。 

吳越春秋載伍員及范蠡雞鳴日出日昳禺中四課。 

則時將加乘與龍蛇刑德之用。 

一如今世所傳。而越絕書載公孫聖亦有今日壬午時加南方之語。其事雖不見經傳。似出依託。 

然趙煜袁康皆後漢人。知其法著於漢代也。其書之見於史者。 

隋志二家。唐志六家。宋志三十家。而焦竑經籍志所列多至八十三家。然多散佚不傳。 

其存者如徐道符心鏡。蔣日新開雲觀月歌。凌福之畢法賦。及五變中黃。經術家奉爲蓍蔡。而流傳旣久。 

其說多歧。或專論課體而失之拘。或專主類神而失之粗。或雜取神煞而失之支。 

又皆不可以爲法。是書總集諸家遺文。首載入手法總鈐。及貴神月將德煞加臨喜忌。摭採唐宋以來諸論。

若括囊雲霄賦課經之類。而緯以心鏡觀月諸篇。採撮頗爲詳備。 

案明史藝文志有袁祥六壬大全三十三卷。名目相同。而卷帙不符。未必卽祥所輯。要其博綜簡括。固六壬家之總匯也。 

惟是六壬所重。莫過於天乙貴神。陰陽順逆。爲吉凶所自出。如匠者之準繩榘矱。而先天之德起於子。後天之德起於未。以五千德合神取貴。承學之士。多未究其源。 

我聖祖仁皇帝御定星曆考原一書。貫串璣衡。搉輿圭臬。以訂曹震圭晝丑夜未之譌。實足立千古之標準。我皇上御纂協紀辨方書。復申暢斯旨。 

謹案吳越春秋所載子胥之占。三月甲戌時加雞鳴。而以爲靑龍在酉。是甲日丑爲陰貴也。

范蠡石室之占。十二月戊寅時加日出。而亦以爲靑龍臨酉功曹爲螣蛇。是戊日丑爲陽貴也。

沿溯古義。皆與聖謨垂示。先後同符。是書所取天乙尚沿俗例。 

卷中僅載先天貴人一圖而不用。未免失之舛錯。 

又所載十二宮分野。亦多拘牽舊說。未能訂正。今以原本所有。姑仍其舊錄之。而附訂其失如右。